每一位学生都有梦想,资助成就梦想。为积极响应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开展2021年暑期“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的号召,文学院高度重视,指派学院资助工作站站长苏亚丽老师带领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社会实践团队,赴南阳方城独树镇开展为期一周的资助政策宣讲以及考察调研活动。
文学院2018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王钧鹤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担任“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积极带头向沈营村村民们宣讲我校学生资助政策,把政策带进乡村。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王钧鹤与当地村民合影
实践团队成员走访沈营村当地脱贫户,发放我校资助政策宣传简介,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的宣讲活动。宣传员们细致讲解国家和我校的特色资助政策,耐心地回答当地村民提出的问题。其中有一位阿姨的儿子即将高三,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主动过来询问资助政策,认真听完宣讲员解答后,激动地说: “家里经济条件差,发愁儿子考上学以后怎么办,听了你们的讲解,我放心了。” 宣讲团成员非常感动,作为学生资助政策的传播者,打消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顾虑,真正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送到了田间地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团队成员们还对当地脱贫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等困难学生开展入户调研。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了学生家庭目前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独树镇旅游特色村——扳井村。扳井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唐宋尤其明清时期夏路上的重要驿站,素有“中原第一驿”、中国现存最大古驿站之誉。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扳井村借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进行旅游开发,带动周边产业迅速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村民脱贫增收带来了契机。截至2020年11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户142人实现了全部脱贫。
实践团队成员走访了5家脱贫户,每到一户,成员们都与村民展开亲切交谈,访问其家庭成员、生活条件、经济来源等方面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宣讲了国家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通过交谈,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当地贫困村民大多是因病因残致贫,在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的努力下,通过一对一帮扶,实现了精准脱贫。
石志刚是该村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年轻时左腿截肢,后又因车祸导致右腿残疾。在扶贫办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发展养牛业,实现了脱贫奔小康,其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事迹被上级部门多次表彰。实践团成员们来到石志刚家中后,了解到他的儿子石事成即将升入高中三年级。经过交流,实践团成员发现他还并不了解大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便立即向其讲述了相关国家政策、给予相关资料,并鼓励石事成努力学习,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早日成长为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奋斗。
据悉,此次资助政策宣讲以及实地考察调研活动是文学院暑期“资助下乡行”活动的缩影,其他如前往开封市朱仙镇的非遗东升团队、前往安阳市内黄县西咀头的西咀调研行团队的宣讲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不仅让资助政策深入人心,扩大了政策宣传面以及学院、学校资助工作成效的影响力,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贫困生源,同时也帮助文学院学子理解和拥护学生资助政策,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后学院师生也将怀着一颗热忱之心,脚步不停,向更多贫困家庭宣传国家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愿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资助,助“你”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