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也是开展科研工作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贯彻“三严三实”要求,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学风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机制,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树立科研工作的阵地意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明确科研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把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力求在学懂、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用足、用好、用实上下功夫,把学习、研究和宣传同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同队伍建设相结合,同建设新型智库相结合。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坚定科研工作的理想信念。“严”字蕴含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政治追求,是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保底线的严明纪律要求,如果离开了这个“严”字,就会导致信仰迷失、作风涣散、纪律松弛,最终失去科研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为立身之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方向路线上旗帜鲜明,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强化科研工作的大局导向。科研工作只有契合国家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才能有所作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攻方向,是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围绕大局出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强化科研工作的实践意识。“实”字蕴含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学问要做“实”, 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将研究视野聚焦现实,从实践中探索发现规律。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增强科研工作的大众情怀。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文化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让社会科学走进大众,加大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要按照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并重的要求,抓住公众关心的话题,进一步加大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树立科研工作的创新精神。科研的生命在于创新。加强课题立项的导向作用,分类引导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自由发展、竞争成长、脱颖而出的环境。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从数量积累的外延发展,转变到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提高决策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科研成果量化评价办法、各类人员考核办法,进一步探索完善奖励分配制度。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就要着眼于“不严不实”的各种现象,有的放矢,务求实效,达到正学风、改作风、聚精神、集智慧、汇合力的实效,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和工作环境。要对照“三严三实”这面镜子,着眼于自省、自警、自励,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真正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作品。